Post By:2025/1/11 14:56:25
[size=4]即墨,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位于山东省青岛市。它因坐落在墨水河之滨而得名,最早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《战国策》、《史记》等典籍中,人类文明活动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。即墨古城是即墨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,保存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。古城内古建筑林立,街道布局合理,展现了古代城市的独特风貌。此外,即墨还以即墨老酒闻名遐迩,这种酒历史悠久,品质优良,是即墨地区的一张名片。同时,即墨还拥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即墨柳腔等,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即墨丰富的文化内涵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152140.jpg[/img]
[size=4]一、即墨故城[/size]
[size=4]即墨故城位于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,这一地区在东周至北齐天宝七年的上千年间,始终是胶东半岛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据《重修平度县志州志》记载,即墨故城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,是齐国在莱国之地所建的重要城池。秦代置县,西汉时又为胶东国治所,东汉时胶东与即墨分治,北齐天保七年(公元556年)裁撤即墨县,该城逐渐倾圮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288143.jpg[/img]
[size=4]即墨故城分为内城和外城,外城东临小沽河,西近墨水河(此处墨水河为现代名称,历史上可能有所变迁),总体呈不规则长方形,东南缺角。地上部分现仅存东城墙约1100米,夯土版筑,城基宽约30至40米,墙高约4至5米,异常坚固。内城位于外城东南部,城墙虽已不存,但已探明的遗迹有建筑群、东西仓、贮货湾等。[/size]
[size=4]即墨故城遗址不仅包含即墨故城本身,还包括六曲山墓群这一重要组成部分。六曲山墓群位于即墨故城北方约10千米处,东起龙虎山,西至窟窿山,东西绵延15千米,分布在古岘、云山、白沙河三个镇(街道)的10余个村庄中。墓群中大部分为汉代墓葬,少数为东周墓葬,是中国留存至今较为罕见的东周、汉代故城与同期墓葬遗存。[/size]
[size=4]二、即墨古城[/size]
[size=4]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,进行行政区划调整,即墨县治由即墨故城向东南迁移了40余公里,至现址建城,即今之即墨古城。这一建置也延续千年,直到清末。即墨古城自建立以来,历经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朝代的变迁,一直是即墨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古城内建筑宏伟,布局合理,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底蕴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408147.jpg[/img]
[size=4]即墨古城,又称朱毛城、康王城,是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址。即墨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,是齐国在东部的重要城邑。秦代置县,隋朝建城,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,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即墨古城曾是胶东国都,是齐国东部有名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其地位仅次于当时的临淄。即墨古城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着名典故,如即墨大夫刚直不阿、田单破燕、田横五百士、郭琇三疏等,这些典故让即墨古城在史册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[/size]
[size=4]即墨古城在棚户区改造中得以重建,形成了“一城、两街、十景、十三坊”的整体格局。古城内复建了县衙、展馆、文庙、城隍庙、财神庙、真武庙、牌坊街等公共建筑,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[/size]
[size=4]三、淮涉河改名[/size]
[size=4]随着历史的变迁,即墨故城附近的原墨水河逐渐干涸,不再存在。这使得“即墨”之名与实际情况不符,因为即墨之名原本是因临近墨水河而得。为了恢复“即墨城临墨水”的地理特征,人们将城南一条发源于马兰岭的无名小河称作墨水河。这条小河原本并无特别之处,但因其紧邻即墨古城,且被赋予了“墨水”之名,从而成为了即墨地区新的标志性河流。[/size]
[img]/tp/2025/0111/1455570153.jpg[/img]
[size=4]1985年,经有关部门批准,这条原本被称为淮涉河的小河正式更名为墨水河。这一更名不仅恢复了即墨地区“城临墨水”的地理特征,也进一步巩固了即墨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。[/siz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