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By:2024/12/25 17:05:24
[size=4]“人齐了没?齐了咱就开始跳啦!”傍晚,在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南龙湾头村的文化大院里,王淑兰整理完队伍后,熟练地打开音响设备,开始领着十几位村民跳起了舞。[/size]
[size=4]51岁的王淑兰是南龙湾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,她热衷文艺,每天晚上总是第一个来到村里的文化大院,提前把音响等设备拿出来准备好,等人齐了就领着大家跳舞健身,她喜欢学习新的舞蹈,学会后就第一时间教给大家,看到大家学会新舞蹈后开心的笑容,她比谁都高兴。[/size]
[img]/tp/2024/1225/1704538277.jpg[/img]
[size=4]在即墨,南龙湾头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,多年来,村庄开拓创新,迎头而上,在推动乡村文化进步、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,不断让村庄焕发出全新活力。[/size]
[size=4]南龙湾头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可以追溯到1986年。村里有五百多户村民,当时,村庄经济开始起步,村民手头日渐宽裕,慢慢出现了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现象,份子钱数目逐步攀升,人情往来压力也越来越大。村“两委”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挨户走访,了解到大部分村民希望改变这一现象,于是在召开村庄会议统一思想后,《村规民约》及红白理事会先后制定、成立。《村规民约》对红白喜事操办流程作了详细规定,例如嫁娶方面,提倡节俭办婚事,禁止乱贴红纸、踩钱等行为,符合要求的村民可享受2000至6000元奖励。当然这些规定不是一成不变,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每一到两年作一次补充更新。[/size]
[size=4]早些年村里老人去世,子女都要大操大办,扎灵棚、摆祭品、请喇叭鼓手、穿戴孝衣……整个过程要持续三天,花费高达上万元。理事会成立后,会出面免费帮忙办理,程序从新从简,为村民免去了繁琐的手续和高昂的费用。[/size]
[size=4]移风易俗相关制度的确立让村里的文明新风越来越浓,各类文化活动也跟着丰富起来。2009年村庄成立秧歌队和舞蹈队,除定期组织友谊赛,还经常参加街道、区、市各类比赛,取得了优异成绩。[/size]
[img]/tp/2024/1225/1705049287.jpg[/img]
[size=4]村庄每年还会结合传统节日、重要节点,集中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教育,广泛开展文明过节、慈善公益、文化文艺、敲门行动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。参与过程中,村民们逐渐摒弃那些陈旧、不合时宜的习俗,转而追求更加文明、健康、和谐的生活方式。[/size]
[size=4]风气逐渐变好,慢慢地,村民们也开始不自觉地融入其中。[/size]
[size=4]村里有一位年近80的老人,名叫刘方光,多年来街坊邻里无不盛赞他的仁义之心。原来刘方光老人还有一位自小双目失明的85岁哥哥,之前由刘方光和老伴一同照顾,四年前老伴去世后,照顾哥哥的重担就落在了刘方光一人身上。近些年,失明的哥哥疾病缠身,多次住院,刘方光就跟着忙前跑后,悉心照料,从送医送饭到喂药陪伴,无微不至。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村民,他也成了村里的模范人物。[/size]
[img]/tp/2024/1225/1705138290.jpg[/img]
[size=4]胡传玉是南龙湾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,她勤劳、纯朴,不怕脏、不怕累,用实际行动告诉了身边人一个道理:“久病床前有孝子。”[/size]
[size=4]父母生病后,她终日耐心侍奉床前,每天不厌其烦重复着繁琐的看护步骤。她说孝顺不仅是养老送终,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关爱老人。她孝悌为本的言行广为邻里称道,也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村民。她带领的巾帼志愿服务队更是亲身示范,将孝老爱亲、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贯穿于生活日常,不断推动移风易俗和乡村文明走向深入。[/size]
[size=4]党总支书记马克志作为一名老书记,更是率先垂范,在自己的老父亲去世后,对生病的母亲悉心照料,用行动诠释“孝”与“爱”,以此带动更多人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。[/size]
[size=4]南龙湾头村还将美德与信用主题融入榜样选树工作全过程,以自律助人、尊师重道、诚信经营等优良美德为标准,持续开展模范选树活动。2008年至今累计评选出384名典型人物。村民蓝盛先是一名经营塑钢门窗的商户,20多年来一直诚信营业,成为村里诚信经营模范典型,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供货方及消费者的信赖。[/size]
[size=4]春华秋实,继往开来。今后,青岛市将继续探索、创新,结合时代发展和村民需求,持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和方法,让文明之花在村庄绚丽绽放。[/size]